查看原文
其他

想不到你竟是这样的记者!

陈小婷 陈芳 深圳大件事 2019-11-29
猜猜小编的同事 点击翻转查看真实身份
哈哈哈
以上照片你猜对了几个?
不出意外的的话
应该一个都没猜中吧


是的,这些是大家日常认知里的
那些和记者有关的事情
你们觉得记者就是这样的?
但其实记者们的生活
可不是仅靠几张图就能判别的


你以为我们日常采访
是这样的


(右一南都记者张馨怡 )


但其实更多的时候
我们是这样的

(南都记者颜鹏 )


(我们总想近一点再近一点,还原真相 )


(南都女记者与几名同行女记者,在地铁12号线工地采访)


我们真的无所畏惧吗?
我们也有害怕的那些事儿
只是,想替你、替你们多看一眼


比如,无论何时

我们都不放弃任何一个

“值得被记录”的瞬间


(南都记者在采访现场)


(4月11日深圳暴雨,南都记者程昆在救援现场)


(2016年1月,深圳最冷一天,南都记者颜鹏在梧桐山顶采访,衣服上结满了冰。)


我们愿意用最新的方式
和你沟通
寻找最“接地气”的途径
让你了解我们


哪里有我们,哪里就有办公室


(2019年10月15日。雪龙2号离开蛇口码头,本报记者吴灵珊低头写稿)


(打着点滴写稿的微信小编)


(只要有电脑就随时随地投入工作状态微信小编)


(采访过程中,南都记者王睦广、霍健斌、陈成效<从右到左>匆忙进餐)


有人要问了

移动互联网给每个人发了一个麦克风

你们会有被“取代”的紧迫感吗?


今天或许我们要坚定的告诉你答案

不会!


或许我们会因为很多事情纠结,但从不相信“记者会过时”。UGC、10万+、大数据、机器分发,一系列的新名词、新要求不断被提出,可是这些“技术流”从未让记者缺席。


挑战,也让他们更加坚定

是的!时代的发展

没有磨灭他们的热情

反而让不服输的他们一起改变

曾经,记者需要四能

脑筋能想、腿脚能奔走

耳能听、手能写



现如今媒介平台更加丰富多元

能拍摄、懂直播、可出镜

左手数据分析,右手智能设备

全能型记者


(2019年11月4日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用,本报直播小组)


(拍摄现场  陈璐璐)


这就是记者
无数个不眠之夜,留下奔波足迹
出入高堂华屋也好,游走社会角落也罢
看到我们的时候,我们在报纸上
看不到我们的时候,我们在路上
新闻发生的地方,就是我们的目的地
这是个不休息的节日
11月8日,这一天,我们依然在路上

写在后面的话




2019年11月8日,是中国第20个记者节,这是一个没有放假的节日。对绝大多数记者而言,其实今天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,或是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,或是奋笔疾书于案牍之前。把新闻做好,就是他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。


在搜索框键入“记者”按下enter键,弹出来的相关搜索里出现的是“记者这个职业怎么样”“找记者帮忙电话多少”“如何成为一名记者”“记者的工资一般多少”……


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好奇,对成为一名记者的憧憬,以及,渴求记者报道真相的心。


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,有价值的信息,客观的报道始终被人们所需要,记者,也始终被人们所需要。在今天,祝这群时代的记录者们,节日快乐。


深圳大件事新媒体有限公司出品

文案策划|黄兰雯 李晶 姚思思 

绘图|陈小婷 陈芳

交互设计|陈芳

编辑:李晶、刘洋子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